close
前言,這幾天,我看了關於關於體脂計各品牌的討論體脂計各品牌的討論。
有感而發(實為上班偷懶),一來,很多買了機器卻不知道測出的數據代表的是什麼,二來,想要購買卻對一堆專有名詞感到害怕而不敢下手的人。
我儘量以簡單的方式來表達。另外,我不代表任何廠商,也非業代、廠代,要選什麼牌子的體脂計,不要問我。所以以下分享內容,沒有影射及暗示的各位讀者要買哪家品牌的意思。所以,這篇文章不是開箱文,沒有任何的圖片、事業線美女,純粹分享一點選購體脂計的心得。
好了,前言阿哩阿雜地說了一堆,接著,有興趣了解或想要買台體脂計的客倌接著看下去唄。
選購的重點:
1.品牌→看你自己喜歡哪家。
2.國內代理商或經銷商的知名度、售後服務→因為國內市場小,品牌多半是透過代理商或經銷商販售。此項關於之後可否校準、維修。校準時間,有些品牌會標示壽命或測量次數極限值做為參考,當然,還是看你的使用狀況而定,譬如說拿脂脂計當啞鈴舉重時不小心摔到地上。SSP-G4轉轉脂
3.看機器的「精準度」,例如測體重的話,市面上有100g、200g、… 為最小計重單位,通常超過一定的重量就會以正負百分比做為依據,當然越小精準度越高,但價格也越貴
4.「誤差值」,看正負的百分比為何,當然,也是越小越貴…。
5.功能:
5.1 體重:這不用解釋吧…
5.2 體脂肪率:全身脂肪重量/全身體重的百分比。男性10~20%,女20~30%,每個品牌好像有所出入。
體脂肪白痴量測法,捏自己,覺得很痛,代表這部位的脂肪層比較厚,因為脂肪的痛感神經比較敏感…(參考就好)
5.3 基礎代謝:簡單地來說,就是你不吃不喝不動,身體會代謝掉的卡路里。
換句話說,可做為進食熱量的參考。有做體重管理的,至少要吃到這麼多的熱量,因為你不可能整天不吃不喝不動躺在床上。
提升骨骼肌率基礎代謝也會提高,再簡單地來說,多運動,增加肌肉群,因為脂肪是幫你儲存熱量的,肌肉是幫你消耗熱量的。
更簡單地來說,多運動,你的骨骼肌↑,進而基礎代謝也會↑,相對的你比較不用忌口,因為你的身體會幫你代謝掉。
5.4 內臟脂肪率:一般來說,這數據某家廠商是請一堆人去做ct斷層掃描…(略,請見前一篇的留言),這數據,多半男人比較會超標,標準見各家機器。又脂肪肝有沒有絕對的關係,這我沒研究…不過太高太低都不好…畢竟內臟的脂肪可以保護你的內臟器官。
5.5 以上4種我是覺得最為重要的。SSP-G4轉轉脂
5.6 骨骼肌率,數值高低不干你有沒有骨質酥鬆,是你的全身肌肉群的重量/全身體重的百分比。再見5.3和基礎代謝率有關系。
5.7 水份,這是…我不贅述,人體70%是水做的,就這樣。太低…可能會脫水,太高,可能有水腫的問題。
6.BMI值:全身體重÷身高(M)÷身高(M),理想值是22,高不代表胖、低不代表瘦,和胖瘦沒有絕對的關系。
例如: 某A先生的BMI值是25,但是,體脂肪率是10%,A先生外表看起來是屬於『壯』不是胖。A先生可能有運動、重訓的習慣,全身長滿肌肉,但脂肪少。SSP-G4轉轉脂
某B先生的BMI值是19,但是體脂肪率是25%,B先生雖然外表看起來是一枚瘦子,但骨子裡都是油…非常不健康。嗯…這多半會出現在女性身上,『靠不吃來減重』的最常見。
7.部位判別:針對體脂肪率、骨骼肌率分成四肢及體幹做判別,簡單地來說,就是看你胖哪裡,是水梨、蘋果、酪梨還是異型。比較專業的機種,這樣的功能通常是放在頂級的機種,當然價格也會高一些。主要針對還是有在做體重管理的人還有非常care自己胖哪裡的消費群。
8.記憶、比較:同7.通常也是放在頂級機種,會幫你分析,你近1個月、半年…是胖了是瘦了還是變壯了。
所以,減肥的正確關念:不在乎你瘦了幾公斤,而是你減了多少體脂肪。
如有誤導,先說聲抱歉…並不吝指教更正;更專業地,請找你的醫生。
有感而發(實為上班偷懶),一來,很多買了機器卻不知道測出的數據代表的是什麼,二來,想要購買卻對一堆專有名詞感到害怕而不敢下手的人。
我儘量以簡單的方式來表達。另外,我不代表任何廠商,也非業代、廠代,要選什麼牌子的體脂計,不要問我。所以以下分享內容,沒有影射及暗示的各位讀者要買哪家品牌的意思。所以,這篇文章不是開箱文,沒有任何的圖片、事業線美女,純粹分享一點選購體脂計的心得。

好了,前言阿哩阿雜地說了一堆,接著,有興趣了解或想要買台體脂計的客倌接著看下去唄。
選購的重點:
1.品牌→看你自己喜歡哪家。
2.國內代理商或經銷商的知名度、售後服務→因為國內市場小,品牌多半是透過代理商或經銷商販售。此項關於之後可否校準、維修。校準時間,有些品牌會標示壽命或測量次數極限值做為參考,當然,還是看你的使用狀況而定,譬如說拿脂脂計當啞鈴舉重時不小心摔到地上。SSP-G4轉轉脂
3.看機器的「精準度」,例如測體重的話,市面上有100g、200g、… 為最小計重單位,通常超過一定的重量就會以正負百分比做為依據,當然越小精準度越高,但價格也越貴
4.「誤差值」,看正負的百分比為何,當然,也是越小越貴…。
5.功能:
5.1 體重:這不用解釋吧…
5.2 體脂肪率:全身脂肪重量/全身體重的百分比。男性10~20%,女20~30%,每個品牌好像有所出入。
體脂肪白痴量測法,捏自己,覺得很痛,代表這部位的脂肪層比較厚,因為脂肪的痛感神經比較敏感…(參考就好)
5.3 基礎代謝:簡單地來說,就是你不吃不喝不動,身體會代謝掉的卡路里。
換句話說,可做為進食熱量的參考。有做體重管理的,至少要吃到這麼多的熱量,因為你不可能整天不吃不喝不動躺在床上。
提升骨骼肌率基礎代謝也會提高,再簡單地來說,多運動,增加肌肉群,因為脂肪是幫你儲存熱量的,肌肉是幫你消耗熱量的。
更簡單地來說,多運動,你的骨骼肌↑,進而基礎代謝也會↑,相對的你比較不用忌口,因為你的身體會幫你代謝掉。
5.4 內臟脂肪率:一般來說,這數據某家廠商是請一堆人去做ct斷層掃描…(略,請見前一篇的留言),這數據,多半男人比較會超標,標準見各家機器。又脂肪肝有沒有絕對的關係,這我沒研究…不過太高太低都不好…畢竟內臟的脂肪可以保護你的內臟器官。
5.5 以上4種我是覺得最為重要的。SSP-G4轉轉脂
5.6 骨骼肌率,數值高低不干你有沒有骨質酥鬆,是你的全身肌肉群的重量/全身體重的百分比。再見5.3和基礎代謝率有關系。
5.7 水份,這是…我不贅述,人體70%是水做的,就這樣。太低…可能會脫水,太高,可能有水腫的問題。
6.BMI值:全身體重÷身高(M)÷身高(M),理想值是22,高不代表胖、低不代表瘦,和胖瘦沒有絕對的關系。
例如: 某A先生的BMI值是25,但是,體脂肪率是10%,A先生外表看起來是屬於『壯』不是胖。A先生可能有運動、重訓的習慣,全身長滿肌肉,但脂肪少。SSP-G4轉轉脂
某B先生的BMI值是19,但是體脂肪率是25%,B先生雖然外表看起來是一枚瘦子,但骨子裡都是油…非常不健康。嗯…這多半會出現在女性身上,『靠不吃來減重』的最常見。

7.部位判別:針對體脂肪率、骨骼肌率分成四肢及體幹做判別,簡單地來說,就是看你胖哪裡,是水梨、蘋果、酪梨還是異型。比較專業的機種,這樣的功能通常是放在頂級的機種,當然價格也會高一些。主要針對還是有在做體重管理的人還有非常care自己胖哪裡的消費群。
8.記憶、比較:同7.通常也是放在頂級機種,會幫你分析,你近1個月、半年…是胖了是瘦了還是變壯了。
所以,減肥的正確關念:不在乎你瘦了幾公斤,而是你減了多少體脂肪。
如有誤導,先說聲抱歉…並不吝指教更正;更專業地,請找你的醫生。

老闆叫你別老是在上班的時候上 mobile01 

黑金魚 wrote:
前言,這幾天,我看了...(恕刪)
我覺得這篇滿不錯的

關於體脂計那篇的話,就我瞭解還是inbody比較準
不過就像金魚兄說得,跟身體測驗時間很有關係,壹般都會建議比照醫院,空腹去測是最準的
但我還滿贊成用自己測驗的數據去做相對的比較就好
lam110hk wrote:
老闆叫你別老是在上班...(恕刪)
噓…
沒辦法,個人稟持著「今日事、今日畢」的精神。上頭交待的活,明天該準備的東西,都完成了,在等下班。
別的同事看到我在電腦前面打字的聲音,都說怎麼快下班了還這麼認真…
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