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場聚會由年輕的銀行家做東,餐桌上的20個人來自各行各業。
醫師、內閣官員、立法委員、知名上市企業董事長、媒體高階主管與創意人,這樣的組合是相當罕見的場面。
三個小時的聚會裡,這些社會菁英只聚焦在一個議題上,大家討論著如何讓台灣更健康。
曾經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的王明鉅率先分享他的看法,他認為整個台灣社會的健康正面臨巨大的挑戰,以全民健保為例,根據官方統計數字,十年之後,全民健保的保費支出很可能從今天的六千多億成長到破兆元。但是更嚴重的另一個可能是,即使那時候台灣付得出這樣一大筆錢,還不一定能找得到醫療資源。
台灣的醫療體系正在加速崩壞,醫護人員過勞,大醫院無法照顧持續湧來的病人,小醫院愈來愈乏人問津,這些種種困境早就不是新聞。
這些議題再和長照串連在一起,不只關係台灣每一個人的健康,也牽動了更多層面的議題。
國民的健康日愈惡化、全民健保的瀕臨破產以及本土醫療產業的生存發展面臨重大挑戰,三大方向的問題環環相扣,必須找到系統性的解決方式。
於是有人在聚會裡提出了「台灣愛健康」的構想,把2018年視為「台灣愛健康元年」,提議在台灣發起一場只有開始沒有結束的社會運動,讓台灣更健康,也讓健康成為台灣社會的品牌,甚至成為台灣經濟轉型的引擎。
目前台灣醫療體系的種種問題其實都來自於資源的配置方向,不管是醫院或是全面健保都是為了「治病」,只處理生病之後的事。要是能換個方向思考,致力預防醫學,把資源配置在避免生病,生病的人少了健保支出就會減少,醫護人員也不會過勞,台灣的醫療產業也能開發更多預防醫學帶動產業轉型。
SSP-G4轉轉脂長年以來,產官學體系對於預防醫學一直漠視,連全民健保的預算都幾乎等於零。
如果能成功推動預防醫學,引發各界重視與行動,將可同步改善「國民健康」、「全民健保」和「醫療產業」所面臨的危機,讓台灣更健康。
於是,「台灣愛健康」在眾人的持續討論下,除了論述也談出了運作策略和執行構想。每個人都認同以這場聚會的原型出發,結合台灣各地產官學菁英來共同推廣預防醫學理念,形塑影響策動轉變,透過影響KOL(key opinion leader,關鍵意見領袖),來擴大論述、對話與行動。
至於行動的可能方向有三:
一、巡迴講座:舉辦「台灣愛健康」全台巡迴講座,由產官學領軍人物組成講師團到各大小城舉辦演講與民眾對話,並且與當地菁英對話,邀請當地具影響力的意見領袖交流。
二、主題活動:與各地方資源合作舉辦「台灣愛健康嘉年華」,以假日休聞活動推廣,為各地方創造節慶也結合娛樂、運動和休閒的多元資源來深化推廣預防醫學觀念。
三、專案組織:成立聯誼會、協會或基金會,持續推動以上兩項業務,並且連結各方公私資源,甚至進行各項政策遊說以拉高議題層次,讓健康成為產業和國家發展議題。
當世界各國都紛紛把健康產業視為策略性產業來發展,「台灣愛健康」這樣的行動也描繪出一個全新的國家發展思維,讓健康不只是個人議題,更是整個社會必須共同來關心的全民課題。
(本專欄每周一刊登)
以下文章來自: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41/2955021
留言列表